誠信宣傳丨弘揚誠信文化,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發布時間:
2023-06-28 16:09
來源: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原則是:
政府推動,社會共建。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推動和示范作用。政府負責制定實施發展規劃,健全法規和標準,培育和監管信用服務市場。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協調并優化資源配置,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推進,形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合力。
健全法制,規范發展。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規體系和信用標準體系,加強信用信息管理,規范信用服務體系發展,維護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體權益。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針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期性、系統性和復雜性,強化頂層設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全局,系統規劃,有計劃、分步驟地組織實施。
重點突破,強化應用。選擇重點領域和典型地區開展信用建設示范。積極推廣信用產品的社會化應用,促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協同共享,健全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
1、什么是信用?
信用: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包括貨幣借貸和商品賒銷等形式,如銀行信用、商業信用等?,F代意義上的信用主要是與市場經濟和制度創新有關。即“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要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逐步開放信用服務市場。”
信用記錄:又稱信用查詢,是指征信機構利用數據庫技術采集、匯總企業和個人借、還款歷史記錄并提供查詢服務的業務。
信用評分:是利用數學和統計方法、根據中小企業和個人的還款記錄等信息對其信用狀況進行的量化評價。
個人信用報告:個人信用報告是全面記錄個人信用活動、反映個人信用狀況的文件,是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基礎產品。
2、什么是誠信?
現在意義上的誠信是與文化發展和治國理政有關,即“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十八大確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是將誠信作為對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誠信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逐漸成為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抓手型工作,并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綜上,簡言之,信用=制度+市場+產業,征信=金融+工具,誠信=德治+法治。
3、什么是征信?
征信:為信用活動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務,實踐中表現為專業化的機構依法采集、調查、保存、整理、提供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并對其資信狀況進行評價,以此滿足從事信用活動的機構在信用交易中對信用信息的需要,解決借貸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征信體系:指由與征信活動有關的法律規章、組織機構、市場管理、文化建設、宣傳教育等共同構成的一個體系。征信體系的主要功能是為借貸市場服務,但同時具有較強的外延性,也服務于商品交易市場和勞動力市場。
征信機構:指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征信業務即信用信息服務的機構,它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法人,也可以是某獨立法人的專業部門,包括信用信息登記機構(有公共和私營,私營信用信息登記公司在國際上也被稱為征信局)、信用調查公司、信用評分公司、信用評級公司。
征信業務:又稱信用信息服務業務,包括信用記錄(報告)、信用調查、信用評分和信用等級。
身邊案例
“法官,現在我的親戚朋友都知道我因失信被曝光了,我們馬上過來把錢還了,麻煩先把我的信息從‘今日頭條’上刪除吧……”
4月3日,被執行人李某和孫某在得知自己“榜上有名”后,立即聯系執行法官,表示愿意馬上履行還款義務,希望將其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刪除。原來在2017年3月,因生意周轉向申請執行人張某借款8萬元,逾期不還。2018年7月,張某向法院提起訴訟,判決生效后,李某夫婦拒不履行義務,張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過程中,李某夫婦一直處于失聯狀態,案件執行一度陷入僵局。
為了解決“硬骨頭”,法院及時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推送至信用中國黑名單系統中,并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失信信息,《今日頭條》對其進行了精準公開。“黑名單”發威后,短短一天時間,李某夫婦就主動履行了還款義務,該案得以執結完畢。
誠信是日常行為誠實和正式交流信用的合稱,可以說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比起任何實際證件都更加珍貴,而有的人卻因誠信“科目”不及格,不得不面臨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補考。
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安裝工程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